第62章:陈雨涵【三一】
(信纸最外层写了一行小字)
千万记得,别在读信的时候吃东西。
陈涵、大鹏:
向你问好,也和你道歉。
我前几天实在是太过忙碌。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我错得更多,因此校正、纠错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另外上周都是晴天,体育课我都在和小代打羽毛球,没有写作业。
上周排队打水的人也很多,上厕所的人也很多,运气总是不好,到哪里都要排队。吃饭的时候还有大苍蝇从我们这桌飞过去。总之是倒霉坏了。
我自己的美工刀当年用来刻橡皮章,用起来很顺手,去年不知丢在哪里,也许是忘在外婆家了。这次只好找小代借了剪刀剪你的快递,幸好没有把徽章和书剪坏。
其实之前我一直盼着你寄书过来,也很期待。
看到《浮生六记》和赫奇帕奇的徽章,我很高兴收到它们。我看书简直看得入迷,有一次从中午看到下午上课,被班主任敲桌子才收起来。
放心,老师也认为这不算太闲书。《浮生六记》没有被没收,我毕竟也没有打扰课堂纪律。不过她推荐我带回寝室看,免得在教室受影响。所以我后来都把书放在教室后门的书柜里,第一天放的时候没看格子,不小心放到我同桌那格了,还是他提醒我,我才发现。
周末睡了一天。除了妹妹给我带的一个香草泡芙,什么也没有吃。今天赶地铁,本来打算买一杯一点点,结果告诉我椰果卖完了。我不喜欢珍珠和波霸,最后换成了红豆。我以为这样就算了,结果给我的不是四季奶青,是养乐多绿。
我当时没仔细看,因为急着赶校车,带着奶茶就走了。发现拿错了,也没有办法。是一杯什么小料也没有的养乐多绿,甚至还是无糖的。
总之,上周发生了很多事,所以没有给你打电话,今天才给你写信。信纸都快用完了,新的下周才会到。
上次和你打电话,你说陈芸是抑郁症,把我吓了一跳。我记得书里写的是血疾,虽然不清楚具体是什么病,但绝对不是精神病。但是经过你的提醒,我又觉得,陈芸有精神病绝对不无道理。
于是我又重新看了这本书。我发现,这个家对陈芸的要求有两套标准:
一套是封建社会对妻子的标准,他们要的是一个会操持家事的贤妻良母形象。所以陈芸要会管家,她做手工,确实很有情趣,但更多是帮沈复省钱。办宴会很费钱,所以陈芸通过自己动手来维持“野趣”,让大家玩得尽兴,这是她身为女主人的本事。
一套是沈复对爱人的标准。这是我这次重看,才想明白的。之前我和你一样,把角度站在沈复那边,觉得沈复很爱陈芸,陈芸虽然可爱,但是过得太惨。但是这次,我尝试从陈芸视角出发,发现这种深情也是为难。
陈芸爱沈复,而爱上沈复的后果就是,她自己的部分越来越小,越来越少。为了这个家,她除了自己出力,还要操持家事,瞒着婆婆帮公公纳妾。如果她更爱自己的话,何必做到这个地步,从此她得罪了婆婆,在这个家里的日子怎么会好过?看后文夫妇俩落难,长辈也没有讲情。
就算这样,她还要帮沈复纳妾。她甚至有点移情了,觉得沈复会喜欢憨园,就也去喜欢憨园。最后没能成功,也深知自己没法陪在丈夫身边,所以只能含恨而去。
活成陈芸这样,太悲惨了。或许她的一生也没有开心几年。
我可能是因为怕她,所以受到了惊吓。沈复是个痴人,他甚至在陈芸头七还这样等她。我却觉得背后发寒,却不知直觉是从哪里来。我以前看推理小说,常有必须一次看到结尾的感觉,不然心里总会惦记着“有死者”,很奇怪吧?没想到在这一本里也会有。
就在刚才,我想通了。
如果陈芸是恨沈复的呢?
沈复害怕她,所以才写了这个故事。他好几次安慰自己,这些都是他的自述,未必是真实的情况。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
“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
我却觉得,沈复也在“自作孽”。就像你备注的那样,沈复说他自己“浪子痴情、重视承诺、为人豪爽、放荡不羁”,不过是他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话。
虽然从他的视角来看这一段经历,真是爽快的大半生,在急转直下之前,日子一直过得很舒服。但他的舒服,背后就是陈芸在管家了。我忘记哪一则里,沈复在前面和某某大人游玩,陈芸裹了脚那么累,还得在后面端茶倒水侍奉他们。理论上这些不该夫人亲自来做,也没看到故事里有其他夫人这样做的。但是陈芸做这些,我担心她一直比别人累一点。她对沈复真的没有怨念吗?
她因为写家书,帮公公纳妾,而后又写信找沈复求助,结果被公公发现,于是要赶出家门。仔细看这个情节,就会发现满是疑点。
我原先想法很简单。陈芸其实不会办事,也不知道怎么和沈复的父母相处。
第一记中,沈复的父亲在沈复母亲的生日宴上点悲伤的戏,陈芸因为太感伤,直接离席。最后还要人去劝。现在大家过生日,不也要以寿星考虑为优先吗?古时候更重视孝道礼仪,明明是婆婆的生日,她却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还要姑子来劝,可见她平时也不擅社交,甚至是有所欠缺。
但是再看沈复和友人出行,又或者陈芸和憨园相处,她描述自己如何拉拢对方的思路,陈芸也并非不擅长与人交际。而且陈芸也曾经女扮男装,和沈复一起出去游玩,还敢和女人“搭讪”,或许也并不内向。
那么,生日宴的事情是否可以这样倒推:沈复从没教过陈芸如何与自己的父母相处?他没有事先说明自己家里有不避忌的传统,所以陈芸没有准备。她哭的难道真是悲伤的戏吗?会不会是沈复还有很多事没有提点她,她出了丑,才只能这样推说呢。
那么从这个点上来看,家书的事就更奇怪了。我简直怀疑,陈芸是被沈复父子当做牺牲品在用。沈复的亲爹想纳妾,怎么不让自己的妻子替他帮忙?还要先托同事,同事托沈复,沈复还是写密信,可见全是瞒着自己母亲在做的。陈芸才是最瞒不住的一环,说难听点,她才是那张沾了屎的厕纸。完了,这个比喻有点太恶心了。
总而言之,我怀疑是沈复父子早就商量好了。后面公公恼羞成怒,不过是因为陈芸太傻。她真的做了这件事,不聪明还热情,自以为想出了办法。她如实转述婆婆的话,可不就成了公婆这对夫妻博弈之间的牺牲品!沈复也一点不体谅他,只一副全做不知的样子。
如果他不是帮不了她,而是根本没想过帮,那更是虚伪可恶了。
因此,看陈芸帮沈复纳妾,似乎是很美谈的事,似乎也经不起推敲。或许,沈复本来就是个色鬼,他在外面到处嫖妓,还自以为痴情,其实早就恶名在外。不纳女伶人只是嫌对方肥。看到苏小小墓心驰神往。
沈复想纳妾,早不是一朝一夕。
他太想得到憨园,所以逼迫陈芸太过,而陈芸以夫为天,她扛不住他的压力,病倒了,病死了。
陈芸最后的遗言,太长,太有条理,也叫人没法信。
最后陈芸说来世,说不出口,大概只是舍不得诅咒他。沈复说她胆小,或许是他太胆小。
我也担心,是不是我想太多了。这本来是一本有点悲情的、温柔的书,无论是你的便签,还是听你电话里的语气,我都知道你很喜欢陈芸。我以为你看的都是那种“复仇”“修仙”的小说,没想过你还读这么“言情”的小说。倒是我这类书看得太少了。
去年《花千骨》上映,我妹一边看一边哭,她还攒了零花钱,用零花钱买了整套原著来,边读边哭。我看了之后毫无感觉,甚至有点头痛。我当时的心情就是这帮人怎么一个也不干正事,全在谈情说爱,把天下置于何地,把百姓置于何地?全文只有白子画还算靠谱,最后他也被污染,这个世界不能要了。
如果我的解读太过黑暗,就当我没说过吧。毕竟我在校车上查了部分资料,都说这是一本讲爱情的书。就像我一开始始终站在沈复的角度理解问题一样,我觉得他确实是深情的才子,还为他反驳你。可惜我这几天试图深度去想,却把整本书都想得更黑暗了。
要是你觉得并非如此,就把我说的内容忘掉吧。
谢谢你给我寄书。
你的笔记真的很扎实,字也很好看。
如果你以后想做什么事,一定都会做成的。不知为何,我就是这样想。大概这就是“大鹏”的奇迹吧。
顺颂时祺
偶尔黑暗的哈密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