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北魏-太和轶事 > 第9章 立后长华

第9章 立后长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况且,他还是韶华心腹。

拓跋宏难免开始畅想未来,韶华将来在宫内也需要帮手,成为她的臂膀和眼睛,自然是愈多贤能愈好。

内廷需有,宫外同样需有。

拓跋宏稍后至侧殿,为韶华引荐堂前四人。

堂下三人皆为朝廷要臣,唤曰张彝,郭怍和崔光。(注1)

韶华听的耳熟,看向拓跋宏。拓跋宏微笑颔首,韶华也想了起来。

此三人均恩受拓跋宏赐名。

赐名时,韶华亦在侧为他研墨。拓跋宏多为诸臣赐汉名,不拘对方到底是皇室,旧贵,亦或本就是汉人。

名为人存于世间之印。标志化的汉字,可引诱他们一点点了解其背后的寓意。

文化向来是潜移默化的,原来他竟准备了这样久。

韶华与他相视,眉目传情,仰慕不已。拓跋宏十分受用,贴近她说:“如何?吾这般英伟的男儿是属于你的。”

韶华还未来得及羞怯,先被一阵急咳打断了。

堂下三人隔的远些,听不清这样的私语。

可李彪就站于阶边,再小的耳语,也能听的一清二楚。

他早已知道韶华。

当年他出使南齐之时,正是钧田制和三长制前后落实的档口。

太后未前来,反倒是至尊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热情,一路送他出城。

那时,至尊身侧袨衣靓妆的女子,便是眼前这位女郎,那时候他们称她为贵人娘子。

后来,许多事,他未再在至尊身边见过这位冯贵人。

只在朝前集会时,听冯氏诸子弟们提过一二。

最近的是拓跋丕和冯诞的相议,说到预请立冯贵人正位长秋,他还以为就是她。

直到今天,至尊与他们几人在方山秘谈南迁计划。

等她一露面,他才惊觉,原来她在这里。

他虽事先不得知,但他是主使南齐,运筹帷幄的大魏才子。

但见她一身素衣,前后一联想,也有了些眉目。

加之,这般引荐,非同寻常。

他猜测至尊欲扶持眼前这位冯贵人。

引荐便是向他们表明,这是他为他们选定的新主子,以对抗奉宫里的冯贵人为主的旧势力。

他趁机同堂下三人对了眼色,能站到这里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又都是至尊极为信重的心腹当即已了然。

他便收回眼神,预备敛目静待至尊下文。冷不防听到这么一句,当即老脸一红,只好出声提醒。

此番方山之行,冯诞为知殿中事,自须履职跟随。

至尊去小憩,憩了大约两个时辰。上马回城经过他身侧时,一阵香风。

冯诞愣了愣。

随即想到从前在洛阳时,每逢佛诞日,各家总要备鲜花以供佛。(注2)

贵女们的花样总是繁多,她们采撷了花,让人置成香粉。

有时敷面,有时携带,有时…也用来打粉仗。

那日他休沐,正经过二娘的院子。

眼看姊妹几个就要动起手来,他连忙上前,想要劝和。

谁知,竟是姊妹几个给他这个一本正经的大兄下的圈套。

见他走近了,齐齐回过头来,随后便是一整盆香粉朝他扑来。

他避之不及,只能抬手去挡,又连忙掉头错开。

那香粉是茉莉香。

这种花怕寒,又不耐霜冻,北朝并不多见。

只洛阳大集,有时会有行走南北的商贾,拿出一点来兜售,要价不菲,但往往一扫而空。

常夫人管家,自知女儿的喜好,命人修砌温房。

又许以重金请商贾带回种子,尝以数年,终于长成,专供二娘享用。

他闻见这股熟悉的茉莉香粉后,才不会简单的以为,至尊是纯粹在享用美色。他自认极了解这位少时玩伴,他是必要扶持心爱之人,与他们分庭抗礼

他自知事情已经逐渐进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方才决定进宫告知三娘,好叫她有所准备。

原本不说,是怕她伤心,人常在伤心时愤怒。

他忧虑三娘同至尊起争执,他们并非情深意浓。

而天家的情分又经不起太多搓磨。

在孝期接近尾声,奏请册后的预备即将周全的关键时刻,最好不起任何风波。

三娘比他想的要冷静一些,她未同至尊发怒。

只在一次回冯府省亲时,同常夫人起了争执。

三娘是寤生,生女而伤母,素不为常夫人所爱。

多年积攒下来的对偏爱的执念,一夕之间化为永恒的愤怒。

他看冯修冯夙冯俊兴等都站在院外,连忙示意众人避开。

只听三娘在屋中大哭,一遍一遍诘问: “难道我就不是阿娘的女儿吗?”

回宫后又冷静了下来,太后身边的抱嶷外任刺史。

此时留在三娘身边的掌事是王遇。他见三娘面颊红肿,亲拧了一条帕子给她敷脸。

他并不劝她不要难过,而是替她想法子。

三娘拿过帕子说:“阿翁可知我为何不在宫中发作?”

三娘的眼眸因刚哭过,浸满了水光。

此时在星星烛火下,散发出莹莹的光,竟显露出一二分的锋芒来。

皇后对宫妃有绝对处置权,她要先登上后位,再暗中处理这件事。

王遇担忧:“可如此不怕陛下怪罪吗?”

三娘摇摇头。

此事至今还瞒着,未公开的囫囵主人,没有立场发号施令,也没有立场享受待遇和拥护。

三娘道:“这事儿若挑明,反倒没有机会下手了。”

就是在暗处,才可将隐忧诛杀于襁褓之内。

三娘终于在孝期结束的太和十七年四月戊戌日,在拓跋丕的催请下,正式被册立为后。其养子拓跋恂同时被册为太子。

拓跋丕预料之中的结果:前面全面打击的狠了,可不得叫他们如愿一回么?

即便是如此,还有人非要蹦起来让人不快。

他想起那范阳卢氏的卢渊,故意在朝堂上提及册立皇后一事应先行占卜。

这虽是鲜卑旧俗,从他口中讲出来却不是为他们说项的意思。

他是在跳起来讽刺他们心急如焚。

为了推一个皇后上位,连自己也不在乎传统礼法了。

至尊显然偏心这些中原来的所谓世家,嘴上却说的好听,口称因太后之故,于是心意已决。

太后之故,可不是因着太后之故么?

本想不欲与卢渊计较,他却在立后之后,仍跳出来指点其礼法不全,引得冯诞十分气恼。(注3)

一时也没办法,便想着去敲打卢氏的姻亲好友一番。

却因此勘破了一层隐秘的联系,至尊屡次秘诏张彝,郭祚,崔光等人。

冯诞忽的就联想到每次方山祭拜后,至尊总要小憩。

是否并非小憩,而是去见什么人呢?

拓跋丕来冯府道贺,顺便找老友冯熙下棋。

冯熙自上一回心生退意后,便一直称病,赋闲家中。

久而久之,竟真的病了。

拓跋丕见老友病容,不复当年美姿貌,心中亦有“花有重开,鬓不再绿”的惋惜之感。

于是先说一个好消息,叫他开心一下。

至尊有旨:君主不应将丈人视作臣子,可许冯熙今后入朝不拜,上书不臣。(注4)

冯熙听后自然恭敬请辞,非但如此,还要劝拓跋丕:“如今是至尊的天下了。”

拓跋丕一时怔忪,颇有恍如隔世之感。不觉苦笑: “是啊,太后已逝,如今的天下是至尊的天下了。”

“可咱们这些老东西,总不能都去死吧。”

冯熙听他言语里有不忿之意,还想说些什么宽慰的话,搜肠刮肚却都寻不到一句合适的。

暗自埋怨自己少时不读书,如今只能笨嘴拙舌。

拓跋宏既设东宫,方于宣文堂预备家宴。(注5)

宴四庙子孙,亲与之齿,用家人礼。

席上只余近亲宗室,尤以拓跋宏的诸皇弟为至贵,三娘自然寻不到拓跋丕。

原本这样的宴会上,她应从善如流的向大家表示帝后同心。

她非不愿而是不能。

旧派助她登位,陛下却迫她在尽得利益的新派面前表态。

他分明是算计她,且赌她忍气吞声。

三娘看着元宏这一张丰神俊朗的脸,恍惚间想起了与他初见。

那是在洛阳花影之下,他正穿过月洞门,缓缓而来。带着满面春风,对她说:“你就是长华?”

三娘仍保持笑意,举杯仍呼众人以王爵而非亲称。

六王拓跋勰不禁挑了下眉,眼神从乃兄的面上轻描淡写的划过。

拓跋宏并未明示,只是慢慢移开了眼。

拓跋勰会意,正打算开口。却叫幼弟拓跋详抢了先。

还好他没坏事,元勰默默松了一口气。跟在元详后头,同道了声:“多谢皇后。”

是皇后,而非阿嫂。

拓跋勰知道真正的阿嫂另有其人。

她尚在宫中时,常举集会,他亦会收到邀请。

他还记得初晓其人,是在阿兄的书室里。阿兄新婚燕尔,正是情热。

许是出来的太急,竟错系了女子的腰带,其间旖旎,不难想象。

他默默观察众人,余者皆佯装不知,唯独冯诞脸上一阵蹙眉一闪而过。

他想,大约是因知其妹顽劣,不好拆穿罢。

拓跋宏仍未发现,端坐上首,正同他们讲解孝经。

他左右一瞧,未发现拓跋详的身影。想来定是贪玩,他只能自己上了。

便在习作时,作了一首《齐风?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东方太阳红彤彤啊,那个美丽大姑娘——就在我家内房中啊。

就在我家内房中啊,悄悄伴我情意浓啊。

东方月亮白晃晃啊,那个美丽大姑娘——就在我家内门旁啊。

就在我家内门旁啊,悄悄随我情意长啊。

他暗瞧阿兄面色。

初时皱眉,大约是在想他到底交了份什么上来,而后突然红了脸。

他想笑,但只能强忍着,有点辛苦。

再抬起头来时,只见阿兄瞪了他一眼。

还是拓跋详的话叫他回过神来,他说:“这是什么意思,皇后怎么走了?”

拓跋勰本以为他天真,素来有些搞不清情况,没想到还挺乖觉。便拥着他往前走:“她走便走罢,阿兄定有要事与我等相商。”

拓跋详立马正色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