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沁以一分钟抬头三次的频率关注着前方那扇门,眼睛一会儿落在那扇门,一会儿落在电脑屏幕下方的时间,保持着随时起身的姿态。坐在她对面的女同事看出了她的意图,小声提醒她:“你要是看见那扇门有缝隙,就不用想那么多,敲两下门直接进去就行了。要是那扇门关着,你就再等等。”女同事回头看了一眼,又转过头来,“去吧,人在里面闲着呢!”
佟沁迅速搬起桌上的文件夹,小碎步走向那扇门,轻轻敲了两下,直接打开门,将文件夹放到领导的办公桌。这位女上司的眼睛专注在电脑屏幕上,只说了一句话:“佟沁,再给我做几个胸针和手链儿,周四午饭前放到我桌子上,我周四下午要用。不急,但一定要快。”
“啊?今天星期二。”
女上司眼珠子一斜,瞄了佟沁几眼:“两天不够?我都给你安排好了。一天做胸针,一天做手链儿,先各做二十个。哎,我建议你应该做个图册,有需要的时候,我直接在上面画圈儿就行了。去吧,赶紧做,别耽误工作啊!”
佟沁从办公室走出来,那位女同事拿着水杯佯装去饮水机装水,悄声问她:“没错吧?咱这位领导啊,只要门是关着的,就是急事儿也不能去打扰她。如果那扇门留着一条缝儿,鸡毛蒜皮的事都可以去找她。哎,她现在心情怎么样?”
佟沁点点头:“挺好的。”确实挺好的,除了领导看自己的眼神不好看之外,语气很平和。
“得嘞,找她签字去。”水杯是空的,“铛”地一声落在桌子上。人抱着文件小跑进了领导办公室。“笃笃”敲了两下门,人就闪进了领导办公室。“啪”地一声,门关上了。
佟沁满面愁容,小声嘀咕:“这要怎么做嘛?两个晚上的时间哪够呀?”她决定偷懒,到网上买便宜的成品,还得加急送到。待将二十个胸针和二十条手链儿提前一个小时递到女领导的手上时,得到的是一句质疑:“做工怎么这么粗糙?你前几次做得很好啊,这次的不行!”领导将成品扔到桌子上,板起面孔来,“这完全送不出手嘛!你看看这配色、这材料、这细节,你这完全就是在应付了事。什么工作态度!出去吧出去吧!”
佟沁被赶出了办公室,又想着将那些小首饰要回来,却没有勇气。坐在对面的女同事看到了佟沁难看的脸色,不用多言语也知道领导的心情不好,已经拿起来的文件又轻轻放回到桌子上,决定等一会儿再进去。
中午下班的时候,佟沁在走廊的大垃圾桶里看到了自己买来的那些首饰品,心砰砰地跳着。人已经坐着电梯下到一层,又转到楼梯间噔噔噔地跑了上来,从大垃圾桶里捡了回来。负责这块区域的保洁员看了佟沁一眼,使得佟沁感到不好意思,低着头赶紧离开。保洁员待她走远了,也凑身去看大垃圾桶,却没看到有用的东西,只看到了腌臜的垃圾。
佟沁将买来的胸针和手链儿拆开了,留下了有用的部分。她没有吃午饭,连晚饭也不想吃。任凭妈妈喊破了喉咙,也不给予回应,又悄悄将房门上了锁。一个人坐在桌前做手工,慢慢起了抽泣声。
她失宠了!
这话是从办公室的文员嘴里说出来的,“失宠”二字也被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完全是无中生有。在她的话语里和表情中,好像佟沁凭着做手工得了很多好处似的,这引得办公室每个成员的嫉妒和不耻,特别是年龄相近的女孩子,真以为佟沁与女领导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家都是打工的,虽然平常不见得有什么交集,但还是相互体谅点儿的好,议论人的时候背着点儿,别在当事人面前瞎咧咧。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但有些人就是喜欢当着人家的面儿说一些歪话。特别是那种突然在你身后响起一阵意味深长的起哄声,真的让人难受!
佟沁既不想也没有胆量与那文员争执,她明白一条办公室原则,那就是不要瞧不起任何文职人员,特别是行政岗位的人,别看表面上不冷不热的,其实她可能是领导的亲戚或是不可描述的关系。比如这位文员叫领导“阿姨”,佟沁就在洗手间碰到过两回。她当然不敢站在两人面前,只敢躲在厕格里。
佟沁真不想上班了,大家看她的眼神不像正经看人的,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了不良的怀疑。妈妈笑她小孩子心理:“这么点事儿,就感觉活不下去了?你在这辞了职,去另一个地方再碰到点事儿,是不是还要辞职?”
“我没有错,但他们总觉得我有错,百口难辩。”
妈妈眨巴眨巴眼睛,问她辩了吗?
“人家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也不和我说话,我怎么辩呀?我一走过去,她们就散开了,好像我有传染病似的。”
“你都没有去辩过,还在这和我说百口莫辩,就你这样的性格,即使让你长了一千张嘴,也辩不出个所以然。妈妈告诉你,你若是嘴快,就要快速骂他们;你若是手快,直接上手去打;你若是什么都不敢,就得忍气吞声受着!受住了,别人拿你没办法,你也就超脱了;要是受不住,就得得病。”
佟沁郑重地说:“我能受得住!”
妈妈笑了:“你呀,我的女儿诶,你可受不住那些罪。”她看了女儿绷着的小脸儿,又道,“你要是真觉得在那儿待不住了,就痛痛快快地出来重新找;你要是觉得还能忍耐一阵子,那就什么都不用管。一群打工族而已,还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吗?记住了,不管在哪儿工作,都要有边界感。属于自己的分内事,那就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与自己无关的分外事,肯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凡事要有取舍,勉强自己捞不着好。”
招聘所说的金九银十,佟沁觉得不可信。她在招聘软件上看了几天,觉得没戏。当初校招的时候,也是得不到人家的肯定,一是自身原因达不到对方的要求,二是到校招聘的企业名额只有几个,一个专业四个班,一个班的学生就得为了个位数的名额抢破头。好朋友为了工作而反目成仇的事多了去了,女生宿舍八个人相约去面试,只有一个被招走,其他七个人不高兴,大半夜不睡觉,坐在床上摸着黑打嘴仗。在就业这件事上,也就顾不得宿管在一旁的劝导和恐吓了。
佟沁所在的研究生院也好不到哪里去。本地企业来得少之又少,大多又是招男孩子,女孩子只能坐冷板凳。学历这东西,在真的只是一块敲门砖,在领导眼里,你的学历不见得能给你添彩,他们只会做两件事,要么提防你,要么揶揄你。
外地来校的企业不在少数,她自身是不想去外地,但人家留的名额也确实不多,很多企业只招一个人。很多外地企业不值得为了这一个名额千里迢迢来到此处,便选择网上面试。学生们排着长队等待着,像挂在炉内的烤鸭,既吃不到肉又闻不到味儿。
卢声深有体会!他不是择业的毕业生,却是找工作毕业生的老师。他比任何人都着急。学生之间互相攀比,老师之间的竞争压力也不小。各班辅导员每天都在询问班里同学的实习情况;外出联络工作的老师每天在给各个企业打电话,如果哪个企业爽约了,这位老师只感觉天塌了。
卢声天天祈祷,一定保佑自己联系的那些企业准时到来,一定!一定!
为期一个月的校园秋招在九月中旬准时开始,目的就是一个——为学校的准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学校为了就业率的数字着急,家长为了孩子的前程着急,学生为了自己的去处着急。负责职业指导与规划的老师们可是真急了,远赴他乡求来的企业,磨破嘴皮请来的公司,像小丑一样取悦来的单位,没想到只是应付一下,真心想要招聘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与庞大的毕业生数量形成了鲜明对比。
僧多粥少,哀嚎一片。各有各的难处,大家心知肚明,但又不愿承认。
卢声的职业指导课缺勤率较大,很多学生认为这堂课没什么用。家庭条件好的,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不需要这个涉世未深的老师提建议;家庭条件差的,只想求稳,能提早下手的早就在入学第一天就找了兼职工作,更不需要这个工作稳定的老师出主意。理论课一节就行了,剩下的课就是浪费时间,如果学校和老师真的有心,大可以带着学生出去找一找实践机会,哪怕牵牵线也行。看看现在,秋招的摊位不少,招人的却不多;面试的流程又长又复杂,得到的录取通知却很痛快: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