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月嫂与探花郎 > 第72章 第 72 章

第72章 第 7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姜致呆呆地道:“多谢长公主搭救之恩……”

“他们可有对你动刑?”长公主这才放开她,急急地查看她的全身上下,“哪个胆敢动你,本宫即刻命人剁了她的手。”

“没有,他们只是关着我而已。”姜致不自觉地往后退了一步回道,她不明白长公主为何对自己态度大变,这种亲近程度自己有些承受不住。

长公主虽十分急切地想认回自己的女儿,但看姜致已经有些被惊到的模样,也不敢一股脑全告诉她,只得敛了敛情绪,缓声道:“本宫……我已经寻到姜婆了,已安置在我府上,快跟我回去吧。”

姜致眼睛一亮,激动道:“真的吗?太好了,多谢殿下救命大恩!”开心了片刻后,却似又想到什么,“只是,皇上他还……”

“皇上的事你先不用管了,我们再做别的打算。”

此时不能明着和莲妃叫板,她毕竟已在宫中经营多年,只怕是处处都设有暗桩。

“可是……”皇上还没醒,他不醒,太子就没有多少胜算。

“听话,先出宫,皇后那边我已遣人去送了话,救人的事再从长计议,你看成吗?”长公主柔声道。

姜致也知道自己已被盯上,只得点头。

回去的路上,长公主的嘘寒问暖让姜致心里有些发毛,她仔细地想了想自己能为长公主提供的价值,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她对自己这般。

“你想不想听一听我的故事?”长公主忽然就换了话题。

“民女愿洗耳恭听。”

姜致觉得可能这位长公主要摊牌了,她已察觉到她从刚才就不以本宫自称,自己也想知道她到底为何会救下自己,甚至兀自猜测,会不会是她见到姜婆后发现二人曾经有过什么渊源,因此特意赶来救下故交之女?

“在我十六岁那年秋上,随父皇母后去了寺里进香……”

龙涎寺坐落于离皇宫不远的浮雪山,是皇家御用寺庙,平民咸少来此烧香拜佛。

秋日的晨雾浓重,如素纱轻笼山峰,遮得山石树木影影绰绰,如同人间仙境。

帝后出行,阵仗自然隆重,御前侍卫分列两边,朱轮华盖,玄色御马銮铃齐鸣,惊起林中飞鸟。

她跟在父皇母后身后下了车辇,顺着山间石阶抬级而上,枝叶上的露水垂落在她发簪的花瓣里,如莹莹明珠,更衬得一张小脸玉净花明。

住持率僧众于龙涎寺门前跪迎,宣隆帝令众人平身,在那乌压压的人群之中,最末尾有一带发修行的净人许是还不太懂规矩,先行抬起了头,刚好撞进容华小公主东张西望的眸里。

她至今还记得,那是怎样动人心魂的一张脸,浓眉入鬓,桃花眼尾微挑,虽为男子,肤色却是欺霜赛雪,比她这十六年见过的所有美男子还要好看。

那一眼就如同一道春光,搅乱了懵懂少女的梦。

他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司空景,父母病故后,他一人飘摇无依,郁郁寡欢,自觉看破尘世,想到皈依修行。

此后,容华便经常借着进香去到龙涎寺,偷偷地去寻他。

少男少女,正是牵动情肠的年纪,二人很快就你侬我侬,感情日笃。

可当容华将此事告之父皇母后,却遭到他们的反对,他们不允许自己的掌上明珠嫁一个消极厌世之人。

向来顺风顺水的小公主自然不依,居然想到一个主意,决定先跟司空景生米煮成熟饭,以此逼他们妥协。

却不曾想,此举反而让宣隆帝铁了心,坚决不同意女儿嫁给这个想用龌龊手段上位的人,不管容华如何解释这是自己的主意,都无济于事。

惠和皇后虽心疼女儿,却也实在气那司空景,居然敢这般胡来,她悄悄地命人为容华打胎。

服药后,容华腹痛见了红,宫人便去回禀了皇后,但容华却觉得哪里不对,因为并没有什么东西掉出来。

不久,她开始恶心反胃,渐渐感觉到了胎动,这才明白,孩子还在。

她大喜过望,小心翼翼地掩饰着,以为只要生下这个孩子,父皇母后便没办法再阻止自己与司空景在一起,毕竟孩子是塞不回去的。

令她没想到的是,在她终于藏不住身形显怀后,他们除了震惊愤怒伤心之外,却似是更加排斥司空景,更别提为他二人完婚。

容华绝望了,决定生产后便带着孩子去寻司空景,逃离这个没有人情味的皇宫。

“我被提前送去别苑待产,即将临盆那几日,宫中有事,母后走不开,打发了皇后娘娘去照看我,谁知孩子生下来后,我却被告之已没了气息,”长公主一眼不眨地看着姜致,“那次替我接生的,就是姜婆。”

姜致原本还在为她和司空景的遭遇唏嘘,忽地听她提到姜婆,恍惚了片刻。

姜婆替她接生了一个死胎?

她原本不做他想,但心怀着长公主对她突然态度大转变的疑惑来听这个故事,令她不由得生出一个惊人的猜测。

同时,她也想起了姜婆对于原主父亲的讳莫如深。

长公主看着她疑问的眼神,含着泪光哑声道:“没错,你就是那个孩子,是我的女儿。”

这下,姜致彻底呆住。

她居然是长公主所生?可自己并不是原主,这到底算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但细算下来,原主是姜婆养大的,又出自长公主,那这该是她的养母与生母,自己也应当全部认下来,总不能告诉她,你的女儿的确已经不在了,我只是寄生在这具身体里的浮魂,这也太不像话。

长公主见她目瞪口呆的模样,知道她是有些被吓到了,柔声道:“我知道你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这些,不要怕,慢慢来。”

姜致一路没有出声,回到长公主府,见到姜婆,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姜婆神情却有些不自然,目光里居然有一丝怯弱,犹疑地看着她问道:“长公主——她可跟你说了什么话?”

她点点头,如实相告:“说她是我的生身母亲,是真的吗?”

姜婆眼神瞬时变得灰暗,又有些忧伤,“没错,你的确是被我偷偷瞒下来的,你原本可以住在这么贵气的府邸里,却跟着我过了那么多年的苦日子。”

姜致忙道:“您怎么会这么想,如果没有您当年的一念之善,我也早就没命在了,养育之恩大于天,您这辈子永远都是我娘。”

姜婆立时红了眼眶,脸上也泛起些活气,喃喃道:“好孩子,好孩子。”

母女二人正说着话,嬷嬷过来了,笑盈盈地开口:“殿下请二位过去。”

嬷嬷在前方引路,所遇的侍从无不恭敬施礼:“见过郡主。”

郡主?

姜致都不知该如何回应。

出了客房后,沿着亭亭绿植穿廊过栋,来到会客厅。

侯在门外的两名侍女将珠帘搭起,声音如珠串相碰一般清脆:“恭迎郡主。”

听到她们的动静,长公主忽然有些近乡情怯,起身迎接。

姜婆进门后默默施了一礼。

姜致也在后面跟着福身道:“见过殿下。”

长公主一怔,笑了笑道:“怎地还这般客气,快过来坐,看看可有你爱吃的。”

桌上已摆了十几盘精致的点心,姜致只认得豌豆黄杏仁糕等那么几样。

她将杏仁糕的盘子端到姜婆跟前:“您尝尝这个。”

她记得姜婆最喜欢杏仁糕,长公主府做的肯定会更好吃些。

姜婆一顿,看了看长公主,讷讷地点头,却没有动手。

长公主温声道:“难得你也喜欢杏仁糕,这位白案厨子曾在宫中做事,做的点心可谓一绝。”

姜婆有些讪讪:“我一个老婆子,哪里配吃这宫里的好东西。”

“你替我养大了阿致,便没有什么配不配之说。”长公主郑重道。

姜婆默然。

凉菜上来了,摆盘也很是讲究,色彩多样。

然后是热菜汤羹,摆了满满一大桌子。

侍女开始给三人布菜。

姜致跟前的盘子很快堆满,荤素分开。

长公主温和地对姜致道:“折腾了这么久,饿了吧?先用膳。”

在诏房关了大半日水米未进,姜致还真觉得饿了,左右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干脆低了头吃起来。

长公主倒没怎么动筷子,在旁边一脸慈爱地看着她吃,但凡见她那样菜多吃了几口,便立时给她布上,倒使她有些不好意思吃了。

姜婆看着这桌从没见过的席面,却没什么胃口。

一顿午膳就这样别别扭扭地用完了。

茶水端上来,长公主屏退下人,开始与姜婆闲聊,主要问她一些姜致儿时的事。

姜婆则是拘谨地问一句答一句,并无多言。

当长公主听到姜致并没有读过书时,心疼地打量了她几眼,欲言又止。

姜致倒没什么感觉,一是她并非原主,对没有读书这件事并没有多少感触,二是觉得长公主与姜婆是相差太大的两个阶层,也许对长公主来说,没能读书是非常凄惨的遭遇,但对姜婆来说,把她养大已是很不容易。

“无论如何,若不是你当日发了善心,也没有我们母女今日的重聚,大恩大德本宫铭记在心,自会报答。”长公主道。

姜婆却是轻轻摇头:“不用,是我自己愿意养的。”

“本宫知道你靠接生把她养大,颇为辛苦,但她毕竟是身份尊贵的郡主,因此本宫想把她留在府中,不知你意下如何?”

姜婆嗫嚅着刚想开口,姜致抢先道:“我不会留在这里,我还要去开我的子母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