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7演唱会上,《红》的高跟鞋刺痛多少人腐朽的、固执的看法!不过,这也不及公开告白来得轰烈,尤其是后者的影响,可以说是撕掉了许多人伪善的一面,在金马金像上跌破底线。
公开告白,坦诚出同.性.恋情的张国荣当然是勇敢的,很多人说他勇敢地爱唐鹤德,但其实还有另一层面的勇敢,那就是勇敢地做自己。
——————
1997年,虽然也有一些对演唱会的指摘声音,但是张国荣的生活总体还是宁静愉悦的,主要忙碌于巡回演唱会,以及参加了“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这一伟大盛事。6月30日上午11时,张国荣到北京央视录音棚录制歌曲《团聚》,这是他将上台表演的曲目。他说未试过这么早就录音,也是第一次尝试这类雄壮激昂的歌曲,不过只用了1小时就完成。对于参与这次演出,他说:“身为一个中国人,能够见证回归是一件光荣的事。”7月1日晚,张国荣出席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的“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与刘欢、林子祥、叶倩文、巩俐、那英、谭晶合唱《团聚》。他抵达现场时引起一阵疯狂,连保安都接二连三要求签名。可见,不管是公开恋爱,还是演唱会上《红》的艺术演绎,都无损他在内地人民心中的喜爱。
他的恋情并没有伤害到别人,理应受到尊重,他拥有公开的权利。公开一份深厚的恋情本应无损他的名誉。再说《红》的表演艺术内涵深刻,直到今天仍然是很值得欣赏的艺术作品。7月2日晚,香港回归第二天,张国荣应邀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观看文艺演出。
详说这些,是想指出,他并非一做完97告白就立刻受到恶意反扑,后来之所以情势恶化,是因为有人给恶意反扑提供了平台——金马金像奖。之所以说是恶意反扑,因为那种恶意本就存在,只不过暂时还在暗处、还在私下八卦中,他们在等着一个时机出来耀武扬威。
无疑,张国荣后期的表演艺术还有他勇敢做自己的行为,都是比别人多走一步的,很多观众跟不上他的表演境界,很多粉丝跟不上他的勇敢行为。但张国荣不是故意为了艺术而艺术才去多走一步,而是他已经到了那个艺术境界,他在举手投足间都在自然地做自己,一颦一笑都成艺术,他是自然而然地就会展示出比别人多走一步。
比别人多走半步的,是人才;比别人多走一步的,是天才。而天才是被天妒的。也就是说,多走半步是好的,但多走一步就是危险的。尤其,当“多走一步”是被展示出来的时候,危险加倍。
后期的张国荣已经到达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顶峰,他只是随心不刻意地行为,当他越纯粹时,越能自成一派为艺术。所以,如果不让他每一个行为多走一步,就等于要他每一步都要假装只多走半步。于他而言,已经是不能做自己了。
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做自己就成了一种奢侈,需要相应的保护能力。
当一个人真正走出自己的生命,走出自己的人生时,他是最自由、最幸福的。但这种自由与幸福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享受到的,因为做自己是需要付出相应代价的。
有人说,他在艺术上太自我了。其实,并非如此。他不是在艺术上太自我,而是他的“我”已经发展得很独立,可以在社会主流的审美之外而独立存在了。当他达到这个境界时,这个独立于主流审美之外的“我”本身就成了艺术。
让人无奈的是,在这个社会上,居然是“当一个人向别人展示他在活出他自己”的时候,就会充满艺术性。这说明,这个社会上懂得成为自己的人太少太少了,因为稀少所以罕见所以艺术。也有人说,他为了艺术而牺牲。但其实,他不是为了艺术而牺牲,他是在为了成为他自己而牺牲。
“当一个人向别人展示他在活出他自己”的时候,就会充满艺术性,这种说法适用于很多人。比如陈小宝,他曾经也有比较敏锐的音乐嗅觉,但后来的他越来越失去这个特点。他在采访中曾表达出张国荣就是喜欢做离经叛道的事之类的看法,他真的不懂张国荣。张国荣不是刻意去做这样的事,他只不过在活自己。
或许有人会说,难道别人就没有做自己吗?怎么就张国荣做自己做得这么惨烈?确实,做自己的人虽然稀有,但也不是没有,唐鹤德也是在做自己的人,他比别人多走了不止一步,但他没有向别人展示出来。张国荣不同,他的职业是艺人,他必定会面对镜头,会接受采访,会展示出自己。他把自己活成了总比别人“多走一步”的样子。该疑问的不是张国荣为什么要多走一步,而是为什么这个社会如此容不下多走一步的人。
社会其实非常需要这样的人,这就是为什么选择做自己的人总让人觉得比失去自己的人更可爱。比如,《甄嬛传》里的安陵容,在她为了父亲忍辱负重被皇帝当玩物没有自我时,没有人觉得她可爱;但在她看清楚了局势,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自己而活,以她弱小的力量自不量力地讽刺、挑战皇帝权威时,这个人物在观众心里变得可爱生动起来。
这就是现实。尽管大多数人喜欢能够做自己的人,当他们超出一点点时,会得到敬佩。但当他们在做自己这件事上超出太多太多时,反而会被当成异类而让人恐慌。
而一些有恶意的人,在看到张国荣多走一步时,他们喜不自胜,他们知道,撕毁他的机会来了!而那些有点喜欢他,却又被他的多走一步吓到的人,不敢公开支持他。瞧!这真是恶意凝视摆上台面的最佳时机,于是恶魔在黑暗中狞笑。这就是张国荣在97公开后面临的困局。
人生活在时代中,每一代人都会有每一代人的思想束缚。比别人多走半步时,会被同时代的人认为是先驱者;多走一步时,会被同时代的人认为是颠覆者,甚至是破坏者,但会被后时代的人认为是先驱者。97告白后的张国荣,就是被同时代认为是颠覆者,是破坏者。他受到了时代对破坏者的反扑。
对他的恶意凝视在还没有一个平台直接展现时,一切都像是平静湖面下的暗涌,只待一个时机一场风暴来引发海底暗涌咆哮成海啸、潮灾。而这时机,源自《春光乍泄》。
5月17日,电影《春光乍泄》在第五十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上映,这部利用了张国荣的电影让王家卫获得该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5月30日,电影《春光乍洩》在香港上映,张国荣的处境越来越不好,对他的指指点点越来越多,但这时候还只是暗地里的,还没有摆上明面。就算是天皇巨星又如何,在97年年底金马奖上他遭受的不公正对待,让人唏嘘不已。
12月12日,张国荣启程前往台湾,参加13日的第34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宁静的湖面即将被打破。这一场颁奖礼,梁朝伟没有到场。而张国荣完全想不到,在这个号称民众都彬彬有礼的台湾,他将要受到极大的羞辱。
在颁奖典礼上,秦汉和刘若英一唱一和,毫无掩饰地讥讽张国荣性向。可笑的是,刘若英在2000年就拍摄了同类型题材,并宣称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如果真有如此觉悟,又为何自相矛盾地在公开场合无端嘲弄张国荣。更过分的是,到了投票环节,金马没有一个评委把票投给张国荣,张国荣竟以零票惨败。评委不投票的理由是他们认为张国荣是同.性恋演同`性恋属于本色演出。真实荒唐至极!按照这个逻辑,所有异性恋的演员演出异性恋岂不也都是本色演出?都没有资格拿奖?愚昧无知。
在秦汉和刘若英讥讽张国荣时,镜头也对准台下张国荣,看来他们提前彩排得很顺利,多方配合得非常好。一切的安排,他们都了如指掌,只有可怜的张国荣什么都不知情,就被合谋架到火上烤。
在这黑暗的时刻,张国荣只能静静地坐在那里,无处可去。
镜头贪婪地记录一代巨星被公然羞辱的画面,张国荣眼底的不解和悲伤偷偷地泄出。原本,金马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电影界的专业程度,但此次主办方却组织了素质如此低下的颁奖人,直接败坏了金马奖专业度。
另外,评委也显得非常不专业,竟然因张国荣公布同.性恋情就否定了他为电影所做的努力,一票都没有投给他。同样的逻辑下,所有的异性恋演员演异性恋都不需要演技,那颁奖本身就毫无意义。如此业余且毫无逻辑的说法居然也能在金马奖上作为论点议论纷纷,可笑至极。
这届金马奖之后,张国荣再也没有参加过金马奖,尽管他们后来发话说只要张国荣参加就颁奖给他。
受此大辱后,张国荣内心的委屈可想而知。或许,在这时候,他深刻地明白了,做自己是需要相应的保护的,做自己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什么是相应的保护?比如,一个人觉得“做自己”就是不用去上班受气,那么他的相应保护就是出生好家里有足够经济支撑或者是他自己存够了钱。同理,如果一个人的“做自己”是挑战主流,那么他的相应保护就是要有和主流对抗的力量。
也就是说,想要达到的“做自己”难度越高的话,防护就要越强,代价也会越高。张国荣并非故意挑战主流,但他就是爱上了唐鹤德,而唐鹤德恰巧是同性,他们就是爱得难分难离。既然他们的真爱不为俗世所容,他只能被动应战。为了捍卫这段爱情,他唯有迎战。
在张国荣直面挑战时,唐鹤德没有袖手旁观,他选择陪同作战。辞了职,贴身守护在张国荣身边。
唐鹤德离开银行的具体时间不确定,大概是97年底-98年初。何宝荣的脆弱和失去爱情不是张国荣愿意看到的,公开告白是把双刃剑,他越来越需要唐鹤德在身边。另外,去银行找唐鹤德挖料的无良媒体打扰了唐鹤德的工作。辞职后,唐鹤德主要做一些私募基金及投资理财。但他确实是金融天才,只做这些也赚了不少,在98年金融危机时,娱乐圈多少艺人亏钱大出血,而张国荣非但没有亏钱,反而因为卖房子的时机精准,资产阔步升值,真是家有财神坐,口袋钱满满。就唐鹤德这样的生钱能力还被不良媒体嘲讽成吃软饭。
由于唐鹤德辞了职,媒体更加变本加厉。后来发展到,只要看到张国荣独自出去遛狗、做美容、喝下午茶,就要说唐鹤德没陪他,猜测情变之类的。他们俩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纸片人。总有需要处理各自的工作的时候;总有吵架的时候,这都是很正常的情感交流,但由于传媒追拍,他俩就连这些自由都没有了。
辞职这件事,对唐鹤德有很不好的影响。这让黑他们的人有机可乘,到后来歪曲事实,造谣抹黑他吃软饭,非常不尊重人。但是唐鹤德从来没出面辩驳过,他为了张国荣,可以不要固定的工作,可以不在乎自尊。他心理确实很强大,根本无所谓外人怎么说,他只在乎张国荣。
有传闻,张国荣有次喝酒哭着跟人说他对不起唐鹤德。确实,唐鹤德这人过于纯粹,他捧出来的爱直接又浓烈。张国荣封麦之前,他虽然很爱却保留分离意识,还能转身。但张国荣封麦之后,唐鹤德就将自己的全部身家入局,他拒绝不了张国荣,哪怕他的需求有些为难。但所有对张国荣好的事情,所有张国荣想要的事情,他都会做。
1998年,张国荣把工作重心放到了电影和中文歌曲上。与在台湾受到的恶意不同的是,张国荣在内地受到的是对他艺术水平的赞许与认可,并得到了善意的接待。除了能在“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表演之外,还接拍了革命主题电影《红色恋人》。
同年4月26日,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金马奖的作法打了个坏样,金像奖主办方有样学样,对张国荣的羞辱更是变本加厉。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春光乍泄》再一次获得提名,这一次张国荣和梁朝伟一同出席。
在开场前,主办方准备了五个小品,而其中一个小品就是恶意嘲讽张国荣,由吴镇宇、黄子华以及张明达表演,三人在台上用各种夸张、做作、恶心的表情,他们演着同.性.恋要亲吻,旁边的人则用力的推开对方,并咒骂恶心、变态之类的词语。这场毫无意义又恶趣味十足的表演,惹得现场所有观众哄堂大笑。而在这几分钟的表演过程中,镜头里没有一次出现王家卫和梁朝伟的脸,而是别有用心的四次镜头对准张国荣,次次停留十秒左右。张国荣原本带着笑意的脸在看到小品的恶意时,不由得僵了一下。他不解地看着台上曾经和他合作过的同行,随即恢复镇定,温和一笑,这风度和台上的丑恶形成鲜明对比。
张国荣,如此地位的天皇巨星,喜欢他的人宠着他,但对他充满恶意的人不予余力地踩低他。他接受着很多的爱,却也承受许多的恶,所以后期在他身上,天真与脆弱并存。
有人说,他后期真是被宠坏了,比如和陶晶莹的交流,俨然一个活泼天真的孩子,连陶晶莹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