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递的感情深深迷住。
不知道高志森接手后是用了什么手段撇开了本来很想出演男主角的张国荣,不过从他后来的访谈中可以看出,高志森早就对张国荣也是恶意满满。2019《南海十三郎》重映,高志森来广州有个小的座谈会在电影后,说了很多对张国荣有恶意的话。他提到张国荣输给谢君豪时,说张国荣脸色难看,所以,他对张国荣说的是:“你让让后辈啊!”根本就毫不关心张国荣为角色的付出,而且他当时在金像金马受到的遭遇,心情不好非常正常。是真朋友的谁能说出这种不顾及他心情的话?凭什么有实力不能拿奖?以让后辈让前辈这种蹩脚的理由轻巧地抹去张国荣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但张国荣直到这次被高志森如此明显的无礼对待,才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样的人。之后,高志森与张国荣一直没有联系,直到再次在公开场合遇上,高志森后来说:“大概两年后,在CASH(香港作曲及作词家协会)的dinner大家再见面时,他(张国荣)已经很冷淡,我知他对我生气,这是很无奈的事……他很帮我,甚至那个重要的消息都是他告诉我的……记得当年《壹周刊》访问他,他还向那记者透露将会参与高志森一个大project。”
高志森的傲慢和恶意通过他无视对张国荣的伤害,事后没有主动解释等等细节都传递给了张国荣,但他也只有一句“这是很无奈的事”就帮自己开脱了。
如果张国荣那次不是引荐高志森,而是引荐另一个更加知恩图报且对他没有恶意的人,那么或许他们在不断交流碰撞中能够及时沟通,信息不会断节,事情就能成。可惜没有如果,我们看不到张国荣的舞台剧。
张国荣身边的所谓“好友”,有好有坏。他对于合作过的人,只要合作的过程还算可以,他都愿意多次合作。可惜,他不太会看人,多次看走眼。在识人方面确实不太成熟,屡次被他所信任的人背后中伤。
他真的容易对人非常信任,虽然能遇到志摩千岁这样对他有种包容和尊重的朋友(据说后来志摩千岁出书前要先给唐鹤德看过,同意的才会出),但也有很多高志森这样的小人。所以有遇到坏的也有遇到好的,他自己没有掌控,全靠运气、靠对方的人品。
那个时候的张国荣,对艺术表演更加尊重内心想要的,而不是为了赚钱,所以,他对好的机会很珍视。不知道当时坐在台下看粤剧的他,心情作何感受。我们对于看不到他的舞台剧无比遗憾,而他呢?后来香港电影没落,靠谱的剧本越来越少,他看着台上那个角色,是否更是满心遗憾?是否想过,如果是自己演,这个细节怎么处理……
前面,我们说到张国荣的爱情虽然小众但是非常真挚,这打了多少卫道士的脸!优秀的异类,让卫道士非常不满。如果金马和金像奖上的公开羞辱,是卫道士们对他的大型宣战,那么,《太阳报》的肆意和高志森的傲慢等恶意就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小人,在他身边进行持续性缓慢凌迟。
这场对抗赛,非常不公平。张国荣和唐鹤德以少对多,以弱抗强。
为了守护爱情,张国荣不肯向不合理的主流规训低头,因而成为了异类。不管他多么用心做事,能力多么出众,尊严和真诚只会一次又一次地被踩在脚底下。因为并非足够优秀,就能减少主流对异类的排挤。
但他还是不想服输,他想进一步应战。他早就和唐鹤德结成了联盟,建起堡垒守护这份纯粹美好的爱情。如果服输,低头的不只是他,还有这份爱情,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于是,不公平的遭遇越多,他心中要表达的东西越多,“热情·演唱会”因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