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帝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看帝书 > 泽被天下 > 第108章 第 108 章

第108章 第 10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崎岖蜿蜒的西南古道上,王竟将军率领的王师铁骑正马不停蹄地疾驰,向着那神秘而遥远的哀牢之地挺进。战旗猎猎,甲胄熠熠,每一步踏下的尘埃都似乎带着雷霆万钧的决心。此刻,队伍正穿越崇山峻岭,跨越湍急江河,尽管旅途艰辛,但每一位将士眼中都燃烧着坚定的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中午时分,王竟将军决定在一处小溪边短暂休息,以便将士们可以补充饮水,并享用午餐。他命令随军厨师准备简便的食物,以节省时间。

小溪边,清澈的水流潺潺作响,为这静谧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生机。士兵们分散开来,有的坐下稍作休息,还有的在练习箭术。王竟将军站在一块巨石上,眺望着远方的山脉,思考着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突然,“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秦冠英身着轻便的铠甲,手持精巧的火铳,站在林间的一片空地上。她身材修长,面容英气逼人,双眼如同锐利的鹰眼一般,能够穿透密林,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动静。随着一声枪响,一只野鹿应声倒下。阳光透过树梢洒落下来,斑驳陆离的光影落在她身上,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袍。

她施施然地走过去捡起猎物,随即带着微笑回到营地,她将猎物交给准备饭食的随军厨师。“拿着,给大家打打牙祭!”她说道。

“队长威武……”火铳营的士兵们纷纷称赞。

其他士兵也笑着感激地说道:“多谢秦队,让我等今日有机会大饱口福……”

秦冠英倚着树干,爽朗的笑道:“能不能大饱口福还是要看咱们的齐大厨。”

王竟将军走上前来,目光扫过英气勃发的秦冠英,笑着调侃道:“秦队的枪法正是越发精湛了,不知本将军能不能试用一下你的火铳,顺便向本将军传授一下其中的使用技巧?”

看着王竟走近时,秦冠英站直身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装,然后向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多谢将军夸奖,不过火铳就如同我的手足,外人可不能随意触碰。我们火铳营有规定,不得随意让外人触碰自己的武器,更不得向火铳营以外的人员传授火铳相关技艺。”

王竟将军闻言,轻轻一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秦队长,你对火铳的爱护与尊重,本将军十分赞赏。看来,火铳营的训练确实卓有成效。既然如此,那本将军也不勉强。不过,若是有机会的话,希望能见识一下你们火铳营的日常训练,或许也能让我们偷师一二。”

说完,王竟将军拍了拍秦冠英的肩膀,然后接着巡视各营。

秦冠英揉了揉隐隐作痛的肩膀,心中暗自思忖:这位将军长得一副小白脸样,看似温文尔雅,但出手之间仍带着几分军人的粗犷。

不久,随军厨师齐大厨将午餐准备好,他将秦冠英猎来的鹿肉进行了简单的烹制——将鹿肉切成薄片,用沸水迅速焯烫后,加入葱、姜等调料,再用文火稍作炖煮,让其肉质变得柔嫩可口,最后撒上一些香菜提香。这种烹调方式既快速又简便,非常适合在行军途中使用。

士兵们围坐在一起享用这顿难得的美味佳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用完午膳之后,众人整顿行装,准备再度踏上征程。

突然,前方斥候疾驰而来,手中高举的信鸽振翅欲飞,承载着来自千里之外的紧急消息。王竟将军立刻勒马停步,接过斥候手中的羽书。

随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映入眼帘,他紧绷的脸庞渐渐舒展开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眼神中闪烁出欣喜与赞许的光芒。

“好!”他朗声喝彩,浑厚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犹如洪钟般激荡人心,“岭南公孙将军果然年少有为,竟已为我们大晟攻下了哀牢的边防城池云梧关!”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如春风拂过,瞬间驱散了行军途中的疲惫与沉闷,整个队伍为之振奋,欢呼声与马嘶声交织成一首雄壮的战歌。

士兵们听闻此讯,脸上洋溢起喜悦之情。有的士兵则相互击掌庆祝,仿佛已经预见了胜利的到来;而那些年轻的士兵更是兴奋地跳了起来,高声呼喊着,仿佛自己也参与了这场辉煌的胜利。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老兵,此刻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拍打着身边战友的肩膀,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

一旁的秦冠英也激动得握紧了手中的火铳,眼中闪烁着渴望战斗的光芒,她期望她带领的火铳队能如一把锋利的刀刃,在战场上大展神威,直指哀牢的心脏。

王竟将军继续道:“兵贵神速,传令下去,加快行军速度,我们务必要趁哀牢守军阵脚未稳之际,与公孙将军的前锋部队形成合围之势,一举奠定胜局!”王竟将军的话语掷地有声,字字如金,瞬间点燃了将士们的斗志。他们纷纷举起武器,齐声响应,那震天的誓言在山谷间久久回响,预示着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即将拉开帷幕。

然而,战争的起点并非仅仅是征服与毁灭。在公孙嘉树以雷霆之势破关夺城的同时,公孙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已攻破城池云梧关的民生安顿工作中。

“发粮食了!”一声洪钟般响亮的呼喊穿透了破败城郭的寂静,回荡在断壁残垣之间。

公孙承亲自指挥着一队人,他们肩扛米袋,手持锣鼓,穿梭于断壁残垣之间。此时,一位年迈的老者颤巍巍地走出藏身之处,眼中闪烁着惊疑与恐惧。公孙承见状,快步上前,温和而坚定地说:“老人家,不必害怕。战乱已过,无论过往身份,皆可前来领取粮食,从此,你们便是我大晟的子民,我朝将以仁心待之,一视同仁。”

老者闻言,浑浊的眼眸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他半信半疑地询问:“这……这一切当真?我们这些哀牢遗民,真的能获得大晟的庇护么?”

公孙承深深地看着他,那目光如春风拂过冰河,融化了老者心底的寒霜。他轻轻抚上老人瘦弱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回答:“哀牢之地,本乃中原前朝的遗脉,因世事变迁而一度远离母土。如今,大晟王朝以其广博胸怀接纳归附,正是让这失散的明珠重归中原大地的璀璨星河。我朝的仁政泽被四方,无论何方百姓,只要心向和平,愿意归顺,皆可在这片土地上共享安宁与繁荣。你看,那边已经设立了粥棚和医所,您的家人可以去那里领取食物和接受治疗。”

话音未落,不远处,一名年轻女子怀抱稚嫩的幼童,从废墟之后步履蹒跚地走来。公孙承立刻示意身边的士兵送上粮食与衣物,并安排医者为孩子检查伤势。女子感激涕零,低声对公孙承说:“大人,您真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公孙承闻此言,谦逊地微笑着摇头,那笑容如同暖阳驱散阴霾:“我仅是尽朝廷命官之责,解民困厄,佑护生灵。吾等所做之事,皆为苍生福祉,愿天下人皆得安乐。”

与此同时,公孙承深知单靠赈济无法长久,他积极召集当地尚存的乡绅、有识之士及能工巧匠,共聚一堂,商讨如何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重立秩序。他在众人面前慷慨陈词,言辞恳切,字句铿锵有力,如同金石撞击,激起众人心中的共鸣:“诸位,哀牢本为中原前朝的遗脉,因世事变迁而一度远离母土。如今,哀牢将重回中原母土怀抱,大晟之志不在征伐,而在教化。我们不仅要让哀牢百姓免于战火之苦,更要让他们在新生活中找到希望。农田需及时复垦,我们要让这片土地再次充满生机!”

他组织人力,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救治伤者,分发粮食衣物,恢复基础设施,竭力将战争带来的创伤降至最低。他以大晟之名,行仁政之道,让饱受战争摧残的城池在短时间内逐渐恢复生机,民心归附,秩序井然,为大晟王朝在哀牢地区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