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改名倒不是稀奇事,可是改叫政,这……”
宗正寺的官员头都大了。
按理说,大宋的皇帝改名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或因避讳或因其他。
皇帝想换名字,他们也没什么好拦的,总不会有人给自己起个奇怪难听的名字。
可是要改成赵政……
但凡知道历史,读过《史记》的,都知道“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不管始皇帝的姓氏到底是赵、秦、还是嬴,总之叫赵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始皇帝。
他们反对,倒不是觉得嬴政是暴君或是秦朝二世而亡,而是担心皇帝压不住这个名字。
马伸犹豫片刻,站出来说:“陛下改名本不是臣子可以插手的,但是政乃始皇帝之名。”
“始皇帝终结乱世,一统天下,虽四三皇,六五帝,亦不足比隆。”
听他这么夸自己,嬴政心情愉悦,任由他继续说下去。
有马伸开头,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劝阻。
“陛下敬佩始皇帝,要收复失地,抗击金贼,可俗话说得好,名不取先人。”
“陛下若是改名赵政,不说是否让百姓混淆,也总要顾忌与始皇帝同姓同名。”
“虽说始皇帝是秦朝皇帝,而陛下是大宋皇帝,但也要想着避讳一二。”
“其实陛下若真仰慕始皇帝,大可改字。好比张叔夜,便是仰慕嵇康,故而名叔夜,字嵇仲。”
尚谨乐呵呵地看他们绞尽脑汁地劝说嬴政,完全忽视了其他大臣向他投来的求助目光。
张浚见他满面笑意,无奈地给尚谨使眼色,能不能帮帮忙?
万一官家改了名,结果比不得始皇帝,岂不是要被后人嘲笑。
嬴政自然不会错过他们之间的小动作,问道:“张浚,你一个劲儿地往谨那边眨眼做什么?要说便说。”
尚谨先声夺人:“陛下,臣支持陛下改名。”
“群臣无非觉得陛下压不住赵政这个姓名,但臣再清楚不过了。”尚谨笑着说,“赵构比不得赵政,改名亦是情理之中。”
“???”群臣震惊地看向尚谨,又偷偷去看嬴政的神色。
这是不准备让自己好过吗?他们连直言皇帝压不住这名字都不敢,尚谨竟敢直呼赵构姓名,还说的好像赵构不如人。
结果尚谨泰然自若不说,皇帝不仅没有生气,好像还笑了?
官家乱来就算了,尚谨怎么也跟中邪似的,说话没轻没重,丝毫没有以前的圆滑谨慎?
嬴政当然不会生气,他又不是赵构,旁人若是这么说,他或许出于维护皇帝的权威警告对方,换作尚谨,说了便说了。
孩子待在大宋受的苦太多,爱说就说,总不能憋在心里。
“诸位尽可以放心。”尚谨难掩笑意,“普天之下,没有比陛下更压得住这个名字的人。”
*
把与赵构相关的东西,包括名字换掉之后,嬴政提上日程的除了清理朝堂,还有把尚谨升为宰相。
现在这几个宰相,他用着都不放心。
至于之前的宰相李纲,他已下诏召回,但并不觉得李纲合适做宰相之首。
“陛下,你不觉得有点太早了,我还没及冠。”尚谨虽自信有能力做宰相,但是这未免太夸张。
“有什么关系?你当童工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嬴政不以为意。
“咳,难免有人闲话。”
“随他们说。”
“我也不怕闲话,但是我会被很多人弹劾,陛下也会平添麻烦,这里的谏言官专和宰相对着干。”
“你当宰相的麻烦可比你不做宰相的麻烦少多了。”嬴政虽这么说,也并未强求,而是寻了个折中的办法,“朕任命你为两京经略安抚使,你去开封,为朕回京做准备。”
“可是……”
两京经略安抚使是不是显得过于不合理了?没见过哪个安抚使安抚的是京城,这官职不亚于宰相了。
而且他把祖龙一个人留在扬州面对这些糟心的人和事?
嬴政打断他的犹疑:“没有可是,你别老克制着自己,以前如何做大秦丞相,如今怎么做大宋宰相,不要瞻前顾后。”
“就说是你劝得朕回心转意,决意抗金,这样大的功劳,可谓柱臣,做个宰相又如何?”
见他一直不说话,嬴政问道:“你觉得这计划有纰漏?”
他沉默良久,才声音沙哑地说:“不,是我不想离开陛下身边。”
“我怕我一走,再见陛下,又是赵构了。”
“太不真实,像是梦。”
“……”嬴政叹道,“朕向你保证,这个世界的赵构已经魂飞魄散了。”
“我明白了。”
他怎能不明白,当祖龙说出那些不属于大秦的词,他就明白,这只是梦。
但如此美梦,谁会愿意醒过来呢?
“臣会在开封准备好一切,等陛下过去。”
*
开封。
尚谨到留守司后,以议事为由只留了种师道、宗泽、岳飞三人。
“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宗泽在留守司听闻朝堂变动,实在想不通其中某些关窍。
“军民请愿,我是幕后推手,特意安排了人把矛头对准黄潜善和康履。”为了让他们彻底放心,尚谨直接告知了部分内情,“陛下知道是我做的,他们死之后,陛下像是被解了降头,已然脱胎换骨。”
“知道是你做的!?”岳飞吓了一跳,震惊地看向尚谨。
“是,其中缘由我不便说明,但我已成功说服圣驾回京,陛下会坚定支持北伐。”
种师道皱着眉头问:“官家不会又突然变卦吧?”
“会变卦的是以前的官家,不是如今的陛下。”尚谨笑道,“纵使你们对官家不放心,也该信我的判断。”
一想到现在的皇帝芯子里其实是祖龙,他就止不住的开心。
“那改名又是怎么回事?”
他们初闻皇帝改名赵政都怀疑皇帝是不是疯了,叫这个名字,也不怕被后世人耻笑。
“陛下欲效仿始皇帝,收复失地,一统天下,让异族再无南下之力。”
严格来说,大宋还不是大一统王朝,祖龙哪能忍受与别的国家共称天下之主?
虽然尚谨再三说皇帝与之前不同,宗泽还是不抱期望,叹道:“若真能如此就好了。”
“宗公,时间会证明一切。”
“两河、燕云十六州、西夏、大理,乃至河西,都只能是我们的。”他野心勃勃,又或者说这本就是他该有的模样。
“我们不会再有一寸土地被割让给敌人。”
往后,所有人都会称赞赵政是带领大宋走向另一个辉煌的皇帝。
他们有的是时间改变大宋的现状。
这么一想,赵构最大的好处就是活得久,八十一岁,他都没活过这么久,再也不用担心祖龙寿元不足了。
尚谨又与他们说了些事,便跟着岳飞往军营去。
路上,岳飞时不时看向尚谨,终是在无人时说:“谨,总觉得你比先前更有朝气了。”
他一直觉得尚谨少年老成,有着超乎常人的成熟,今日见面,却觉得尚谨格外活泼,有孩子气。
以前尚谨也会跟他说他们一定会收复失地,那时尚谨的神情往往严肃凝重。
而今尚谨不仅说收复失地,还提到河西和西夏,神情甚至是势在必得,还带着一丝解脱和惬意。
“因为我可以少操心了。”
跟着赵构那么个领导,哪天被卖了都不知道。
有祖龙在,至少他不用时刻担心皇帝背刺他,不用担心岳飞走向莫须有的结局。
更别说祖龙的政务处理能力要比赵构强上百倍,他以前还预想过赵构死之后他要替幼帝通宵达旦。
这下好了,有人陪他一起卷。
至于秦桧,等秦桧回到大宋,他会直接向祖龙挑明秦桧不可信,杀了秦桧,永绝后患。
“你如今这般信任官家?”岳飞记得之前尚谨告诉他们不要把希望放在皇帝身上。
“嗯。”尚谨神情蓦地柔和,“等你见到陛下就知道,他会是我们期待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