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末北京,已经是春意盎然的繁花似锦了,路边的月季开始结满花苞,静待绽放。
今天是张总带着陈姐、苏青去投标的日子,阳光暖洋洋的,有人甚至都穿起短袖T恤。张总开车,副驾驶是陈姐,后座坐着苏青和一大摞的标书。看得出来张总的心情和今天的天气一样,阳光明媚,志在必得。
下车后苏青抱着沉甸甸的一落投标资料走在最后面,中间是陈姐,最前面的是张总;突然张总好像看到什么人一样,冲前方点点头后,回过头对苏青和陈姐说:“你们两个人进去投标,陈姐唱标时候不用紧张,直接念就行,我在停车场等你们。”张总又看了一下那个方向,回头走了。
苏青就跟在陈姐的身后,走去投标办公室了,已经来了几个人了,过去交完资料,就和他们一样坐在椅子上等着,陆陆续续又来了几家投标的公司后,主持人宣布评标正式开始了。
先是领导讲话,再是公证处来人讲话,评标委员会代表讲话,最后各家公司分别唱标,委员会评标。
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时间一份一秒的过去了,最后评标委员代表开始公布结果:“去掉一个最高报价,去掉一个最低报价,剩下的对有效投标公司评选,选中三家公司,三家公司分别是……”
苏青他们公司竟然真的是以得分第一名的优势入选了。苏青扭头看着陈姐,对她笑,可是陈姐只跟苏青点点头,没有笑,还是很冷静。苏青心想:不愧是姐,泰然自若。
各家公司都散了,大家都往外走。在俩人走出门口,往停车场走的时候,突然有人叫住了他们:“您好,请稍等一下。”俩人回过头,苏青愣了一下,是刚刚一起投标的另外一家公司的人,竞争对手。
陈姐很礼貌的回答:“您好,是有什么事吗?”
来人很有礼貌的微笑:“二位请别误会,只是刚刚开标的时候,我看见贵公司这位员工,有些面熟,想问一下,您是不是叫苏青?”
苏青一脸茫然的问到:“我是叫苏青,您是怎么知道我的?”
来人更高兴了:“我哥哥和您亲戚的是同事,听我哥提起过您。刚才在入场人员签到处看到您的名字,来和您打个招呼。”
苏青下意识想:“他哥难道是表姐的同事?可是和我又有什么招呼可打的。”
陈姐笑了起来:“看来是熟人啊,我不打扰你们了,你们先聊”,又转身对苏青说,“苏青我去车上和张总一起等你。”
苏青“嗯”了一声,回答陈姐。
来人又问:“您还不知道我哥吧,他叫刘大年,您认识刘大年吗?”
苏青狐疑的看着对方,认真想了想说:“不认识”,的确,他认识的人里没有人叫刘大年,也没有从表姐的口中听说过哪个同事叫刘大年,或者是哪个姓刘的同事。
“那您听说过刘大年吗?”对方紧接着问。
“没有,”苏青感觉这人有些莫名其妙,刘大年怎么了?和表姐之间有什么不愉快发生了吗?难道是表姐的好朋友?苏青下意识的想要保护表姐,不管好事还是坏事,她都决定不回答,更不再和对方继续话题了。
“您仔细想想,真没听你身边人提起过刘大年吗?”对方的问题有些急切了。
苏青被追问的有些不安,但是强装镇静的回答:“对不起,真没听过。”她冷下脸,开始语气强硬的反问“您贵姓,我知不知道刘大年这件事对您来说很重要吗?”
对方马上态度轻松的说:“哈哈哈哈,没事儿,就是随便问问,看来我是认错人了,抱歉哦,打扰您了”。径直走开了。
苏青只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的一个人。并没有多想的赶快走到陈总的车上,上了车。
三人都是很高兴的回了公司,气氛很好,评标第一名嘛,可以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中标把握了。距离下班时间还有一短时间,张总就心情大好的叫他们俩提前下班了。
回到出租屋的苏青,开始看书,做题,这个星期天她要考试了,听去年考过拿到证书的同学说,有了证,不管有没有实操经验,工资都能发的更多一些。什么证都行,施工员、安全员、预算员。
这个春天有好几个同学都在和苏青一起备战这次的考试。苏青认为作为应届毕业生,她的起步已经是比别人晚了半年了,她有些焦虑还有些自责:“我去年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怎么不知道考证呢,真的是见识短了,不知道一天天的在想什么,以后真得多关注一些业内发展新闻。”
手机铃声响了起来,这个手机是表姐的旧手机,表姐说送给苏青了,表姐说现在是信息化智能时代,没手机很不方便的。苏青自己的手机呢,当然在哪个难忘的下大雨下午,坏掉了。
是陈姐打来的电话,苏青疑惑的接起,“陈姐,怎么这会来电话了?”
“苏青,刚才当着张总的面我没问你,下午投标完出来和你说话的那个人,你认识吗?”电话那边的陈姐问道。
苏青:“不认识。”
陈姐:“那你知道他是谁吗?”
苏青:“不知道。”
陈姐:“他是我们竞争对手的人,刚才主持人宣布前三名中标候选人的时候,他们公司是第二名。”
苏青懵懂的回答:“哦,陈姐,第二名就第二名呗,我们是第一名,大概率还是我们会中标啊。”
陈姐:“傻姑娘,你知道投标时候,张总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进去吗?”
苏青更迷茫了:“不知道。”此时的苏青心里隐隐有些不安,难道是自己说错话,还是哪里有做错的地方吗?
“我有一些猜测”,陈姐接着问苏青:“我们是第一名,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我们就会中标了,但是在公示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出意外了呢?”
“第二名就会中标啦!”苏青精神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苏青虽然对中标还是不中标没什么感觉,可这也是她倾注了不少心血做的工作,当然希望有个好的结果,中标了,张总就会去工地了吧,就不会在办公室里了,苏青不就自由很多了嘛,这么一想,当然是中标好!这时候的苏青有了和张总、陈姐是同一个阵营战友的紧迫感。
“对,苏青,我年长你几岁,你叫我一声姐,姐姐建议你给张总打个电话,将这事和他讲明白。将来万一不中标,我是说万一,也不会被张总多想。”电话那头的陈姐口气中带着真诚又含蓄。
苏青听懂了!这一刻他想到一个词“职场”,小说、电视剧中上演的职场桥段。陈姐这在教她职场生存呢。对啊,这个几乎板上钉钉要中标的事,万一后面没中标,张总肯定得找没中标的原因,再得知评标结束后苏青和第二名的竞争对于有过交谈,那可坏了!苏青肯定会被张总“秋后算账”,这时候她可是有百口莫辩,搞不好这刚转正的苏青又失业了。这件事虽然微不足道,可是现在的苏青得仔仔细细的和张总报备了。
苏青赶忙说:“好的陈姐,谢谢您的指点”,接着问,“陈姐不知道您知不知道一个叫刘大年的人?刚投标结束后那个人就是很直接的问我认不认识刘大年。”
陈姐说:“我也不知道。好了,趁今天下班早,去接孩子放学,你听姐话给张总打电话吧。别提我就行。”她匆忙的挂了电话。
苏青放下电话,想了片刻,她要组织一下语言,怎么和张总汇报这件事。这是苏青第一次主动和领导汇报工作。她可得好好表现。
苏青回忆完事情的经过,又想了半天该怎么说之后,拨过去电话,电话过了很长一会,苏青快要放下手机的时候对方才接起来:“喂,小苏啊,怎么刚下班就来电话啦?该不会是想我了吧,哈哈哈。”听得出来张总有些意外,但是心情大好的一定的。
“张总,我有件事想和您汇报,不知道您有时间吗?”苏青假装不在意的忽视掉那句关于“想我”的玩笑话。
张总:“好,说吧。”
苏青认真仔细的和张总汇报了这件事,对方如何搭讪说认识,期间张姐如何先走了,如何问苏青是否认识或知道他的表哥刘大年,甚至连对方的微表情都绘声绘色的讲了。讲完,张总沉默了片刻,丢下四个字:“好的,小苏,没事儿,你不用太敏感;不过你做的很好,值得表扬。”他挂断电话。
苏青给陈姐发了条短信:“姐,我跟张总汇报了,张总只说了句‘好的’就挂电话了。谢谢您指点我呀。”
放下电话的苏青,继续看书。工作的事完成了,后面的事也行大概和自己没关系的吧,想多了也没用。兴许就是对方认错人了,陈姐多想了呢。
而此时的张总,慌张了,苏青不知道,他自己知道,刘大年正自己的战友。倘若被证实投标公司和业主方熟识且有来往,再被追究出“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他们的投标将作为无效投标处理,变成第二名中标。而自己不但不中标,还对战友的工作有影响,他还怎么参与将来以后的工程项目。都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