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吹过,卷起宋莹的一缕发丝,宋颂见着了,轻手轻脚地抓住了那一缕头发,别到宋莹耳后。
宋莹眼中一寸一寸恢复光彩,她看着宋颂,忽地反手抓住他,眼中似乎要落下泪来。
宋颂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但我要先与你说清楚,我不在绣坊,我现在在青竹寨。”
青竹寨。
那个土匪窝。
宋莹眼神惊讶,她不明白,明明宋颂说的是去绣坊,怎么现在会在土匪窝。
宋颂道:“具体的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莹莹,我现在在青竹寨里住着,你还愿意跟我走吗?”
宋莹抹了一把泪道:“走!现在就走!”
说完,不等宋颂回答,她便转身跑回了屋中,没多久就收拾了两个包袱出来。
宋颂有些惊讶,他接过其中一个包袱,牵着宋莹的手,往周荃站的方向走去。
周荃虽说是在放风,但也注意着宋颂的方向,见他牵着宋莹过来,当即明白了对方的选择。
他同样没多问,只拿过他俩手上的包袱,反手扔进背篓里,才说:“这里不好说话,先进山。”
宋颂点头。
这时候村民们都在地里,因不清楚状况,他俩就没往村子后山那边上去,而是走了周荃他们常走的那条路。
因多了个生人,灰灰仔和乌儿还边走边嗅闻宋莹的裤脚,似乎要把她的味道记下。
“颂哥儿。”宋莹靠近了宋颂,眼神害怕。
她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平日里常见的就是村里的大黄狗,可那些狗哪有灰灰仔它俩体型大,是以便有些害怕。
“没事。”宋颂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它们这是保护我们呢。”
宋莹瑟瑟地点头,目光落在最前方的周荃身上。
初秋时节,路边的草已经变得枯黄,这在其他人眼中便是些不好的寓意,可在宋莹看来,这是她新生的象征。
*
因着出发晚了一点,路上周荃赶着时辰在走,宋颂知道青竹寨有多远,天黑前没走到,他们在林子里有危险,于是也闷着头往前走。
倒是宋莹,她年纪小,没走过这么多的路,山路也不好走,没走多远就累了,可她看了看身边赶路的两人,什么也没说,咬着牙跟上。
她担心自己说累,会惹得那个汉子不高兴,把她和宋颂一起赶出去。
好在青竹寨常走的这路比他们之前下山时走的路好走一些,宋莹的累都只是爬上坡的累,待走到一处开阔之处,周荃才说休息。
他递给宋颂竹筒,又分了宋颂几个包子,才道:“方才走路有些急,剩下路途不远,可以慢一点了。”
他常走,对这路很熟悉,闻言宋颂点了点头,他想来信服周荃。
这就是这会儿,他才有空跟宋莹说寨子里的情况,他回过头,却见她嘴唇有些苍白,大惊。
周荃比他稳重一些,他把宋颂手里的竹筒递给宋莹,对宋颂解释道:“她没事,就是太累了。”
女子哥儿一般不出远门,这忽然走这么远的路,会累成这样是正常的。
果然,宋莹喝了水之后就好多了,宋颂这才放下心来,把包子递过去,才介绍道:“这是寨子的大当家,你叫、叫……”
宋颂看了周荃一眼,有些不知道该让宋莹叫周荃什么,毕竟他到现在都没正儿八经叫过周荃。
想起宋雁雁是叫大当家的,寨子里其他人也这样喊,宋颂便想着让宋莹跟着寨子里一起喊:“你叫大……”
“周大哥。”宋颂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周荃打断。
他回头看了一眼周荃,神色不解。
周荃看到了他的眼神,只坚定地朝宋莹点头:“你叫我周大哥就行。你也是。”
最后这一句是对宋颂说的。
宋颂被吓了一跳,他觉得这样不好,但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称呼,便点了点头。
见他如此,周荃微微勾了勾唇。
宋莹的眼珠子在他们二人身上转了一圈,而后专心吃包子。
他们出镇子时买了很多包子,肉包菜包都有,周荃给两只狗一只喂了三个菜包。
至于肉包,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喂的。
那小贩卖的包子大个,宋颂吃一个半就饱了,宋莹更是只吃了半个,两只狗吃了,肚里不说很饱,好歹不如之前那样饿了。
带着两个身弱的人,周荃后半截不敢走快,林子越往里越深,大型猛禽的地方就多,走慢点能保存体力,真遇上那些大家伙了,也有一丝逃跑生机。
好在他们终于在天黑后,就到了寨子里。
宋莹第一次来,心中十分好奇,但她不敢多言多看,只安分跟在宋颂身边,生怕惹怒了寨子里的土匪。
“周哥,这么晚才回来啊?”
路上遇见从地里回来的人,周荃还跟他们打过招呼。
宋颂也遇见几个刚从河边洗完衣服的妇人,双方相遇后说了几句话,那妇人叫宋颂有空了,便来她家教教她针线,宋颂自是应下。
一路上遇见不少人,见周荃和宋颂又带了个新面孔回来,也没多问,只多看了宋莹几眼。
周荃把他俩送了回去,临走时,他对宋颂说,让差什么缺什么就跟他说,他给弄过来。
宋颂应下,心中对周荃更是感激。
今日回的晚,宋颂小心翼翼地点上油灯,也没费功夫做饭了,晨时买的包子还未吃完,他跟宋莹一人分了一个。
这屋子只有一张床,好在他和宋莹不用避嫌,两人一同躺在床上。
宋莹睡在里头,油灯被宋颂吹灭,她在黑暗中睁着眼睛,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问道:“颂哥儿,这真是青竹寨吗?”
宋颂走了一天的路,早就累得不行,他迷迷糊糊地“嗯”了一声。
宋莹听他困的意识都不清了,也不再开口,她盯着屋顶好半晌,才弯了弯眼睛,露出笑容。
*
翌日清晨,鸟叫叶动的声音此起彼伏,阳光洒进屋中,床上人正在熟睡,唯有微微起伏的被子和空中浮动的微尘。
宋莹睡得正香时,就听见门被推开的声音,她心头一紧,条件反射般爬起来,一边穿衣裳一边急切地道:“娘我这就起来,就起来。”
“你说什么?”
门口传来一道疑惑的声音,听见这声音,宋莹才反应过来,她现在不在家里了,她在青竹寨、在深山里头。
宋莹看向宋颂,说:“没什么。”
宋颂也没多想,他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子,进屋后就匆匆往里走,在屏风处拿上了锄头,便要往外走,走时不忘道:“今早热了饼子,你记得吃。”
宋莹点点头,见宋颂往外走,连忙起来追过去问道:“你去哪儿?”
宋颂抬了抬手,道:“我去周大哥那儿拿了点白菜种子和萝卜种子,这会子种上,冬日就有东西吃了。”
宋莹是农户的孩子,自然知道冬日吃食的重要,她也不多问,吃过早食后就把昨天拿上来的包袱打开。
她走之前打了两个包袱,都是装的衣裳,收拾的时候,她还给宋颂拿了两套。
一套单衣,一套冬衣。
宋颂上山的时候只有身上那身喜服,落水被救上来后,就穿的寨子里哥儿不要的旧衣裳,这段时日不冷还好,冬日宋颂就没有衣裳穿了。
宋莹是个心细的姑娘,所有事情都考虑得仔细周全。
她将衣裳放进了屋中的柜子里,还将屋里仔仔细细打扫一遍,这一忙活,转眼日头就高了。
宋颂在后院打窝,吭哧吭哧的,额上一头的汗水。
这屋子久没人住,后院地也很久没翻过了,所幸这里靠河,土软,不像山下宋家的地,得下过一场大雨才能翻地。
他没听见周荃喊他的声音,还是宋莹听见了,跑到后院喊的他。
宋颂看了眼天色,发现确实快到午时,他拍了拍手,准备去给周荃做饭,但谁知道绕到前门一瞧,周荃站在屋外,笑容满满,他手上,还拎着一个大铁锅。
“你这是?”宋颂连忙走出去。
周荃笑着解释道:“我家两个大锅,我用不了那么多,借你一个。”
宋颂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他看着周荃,视线又落到那口大铁锅上。
宋颂常常用它炒菜,自然就认出来了,他错愕地道:“借我?”
周荃点头,说:“妹妹上山了,你们俩都在正子家吃饭有点不好,我借你一个,等你钱挣够了再还。”
宋颂恍然。
他不说,宋颂还没想过这件事,他当时一个人在李尧月家吃吃喝喝,那不打紧,毕竟周荃给过粮食的。
可加上宋莹就不一样了。
周荃给的是他一个人的粮食,也就放了一个人的量在李尧月家,他一个人,特殊情况吃点没什么。
可宋莹来了,她年纪再小她也是个十一岁的孩子,一天要吃那样多的,假如说把周荃给的粮食吃完了,那后头该如何?
是跟他直说还是用他们家自己的粮食?
直说怕伤了和气,用他们家自己的也算吃了亏。
想通了,宋颂也不再纠结,他伸手接过周荃手里的锅,问道:“你中午想吃什么?”
但周荃没给他,他绕过宋颂,往他家灶房走去,一边走一边道:“泡椒肉丝吧,家里还有些藤菜。”
宋颂点头记下,他跟着周荃一道进了灶房,大锅被他搁在灶洞里,正正好,周荃环视一圈,问道:“家中可有柴火?”
宋颂老实摇头,不过他心思灵活,就从门口到灶房这几步路,他已想好了。
宋颂说:“我去外头捡些树杈子,还可以割草,我和莹莹就两个人,也用不了多少柴火。”
周荃一想也是,便点头不语了。
宋颂却是松了口气,他跟周荃接触这么久,早就知道他是个好人,这会子他要说家中没有柴火,周荃定是要说帮他砍柴的。
他已经麻烦了周荃这样多,怎么好意思再麻烦他呢。